摘抄号 >地图 >好句摘抄 >

如何写观察的日记

如何写观察的日记

时间:2025-04-14 作者:摘抄号

相关推荐

如何写观察的日记(优选4篇)。

如何写观察的日记 篇1

同情心作为幼儿良好社会性、人格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因此,在培养幼儿同情心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专门教育活动和随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县口: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幼儿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专门的教育活动,从发展幼儿的同情认知,激发幼儿的同情体验,促使其产生同情行为;另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突发事件和一些平常小事随机地对幼儿进行同情心的教育,强化幼儿的同情行为,从而使幼儿一时的、个人的、短暂的同情行为转化为内在的,自觉化的品质。

一次,一个幼儿摔倒了,30多名幼儿中,只有两名幼儿能主动询间同伴疼不疼,并给他揉伤,其他幼儿或不知所措,或无动于衷,或在一旁嬉笑。有的幼儿不仅不扶,甚至还说:"谁叫他不小心!"也有的说:"让他自己起来川

有一次吃饺子时,娇娇小朋友说:"饺子太烫,没法吃!"旁边的幼儿紧接着说了一句:“烫死你!”

小朋友在一起玩,张怡听小朋友不知为什么哭了,当时只有两名幼儿走过去间她怎么了,其余幼儿都视而不见。

这一件件真实的"小事"说明:幼儿的同情心相当缺乏,因而导致了幼儿同情行为的严重缺乏。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多万面的,有的是因为家庭教育中片面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勇敢精神,而忽视培养幼儿的同情心;有的则是由于家长的溺爱,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受到别人的关心爱护是理所当然的,而不懂得别人也需要自己的关心,帮助。

针对以上情况,在教育中就把同情认知、同情体验及同情行为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幼儿的同情心。

一、同情认知的培养

具有同情认知是产生同情情感和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引导幼儿观察什么情况会让别人难过,别人什么时候需要自己的帮助。比如:有的小朋友生病了,很难受,他希望别的小朋友能关心他,有朋友摔倒了,别的小朋友不应该站在旁边看,而应该把他扶起来,并帮助他拍拍身上的土,间问他疼不疼。我们还随时引导幼儿关注困难者,帮助他人,如看到有的小朋友玩玩具时,就应该邀请他一起玩,对于个别能力差的幼儿,小朋友不能嘲笑他。说他"笨,而应该耐心友好地去帮助他。

二、同情体验的培养

同情情感是同情行为的内在动机,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唤起幼儿内在的情感体验。首先,我们以身作则,对需要关心的幼儿予以安慰""和关怀,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如:吴安倪的父母有时在外工作,孩子的情绪不是很稳,爱哭,我们就常常亲切地安慰她,搂搂她,亲亲她,告诉她老师很喜欢她,这样一来不仅使吴安倪的情绪有所好转,也使别的幼儿受到感染。其次,我们还设计了"他摔到了"。他为什么哭?""我来帮助你"等活动,运用角色转换、移情等方法引导幼儿体验当自己处于他人的情况时的情感、愿望。例如:如果你生病了,你希望别人怎么做;如果你摔倒了,你希望别的小朋友怎样对你;如果你不会做游戏或做不好,你希望别的小朋友不埋你,笑话你,还是帮助你?从而让幼儿更好地体验,理解他人的情感,知道自己在别人需要帮助时该怎么做。

三、同情行为的培养

同情行为是同情心培养的根本目的,在幼儿获得了同情认知,产生了同情情感后,我们应引导幼儿把同情认知、情感落实在行动上,教给幼儿响应的积极的行为方式。我们发现幼儿的同情行为方式,如:看到一个小朋友摔倒了,全班小朋友都去扶他,结果挤成一团,而没有人想到采用其他的安慰万式,看到一个小朋友哭了,好几个小朋友都掏出手帕为她擦眼泪,反而弄得那个小朋友不知所措。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引导幼儿讨论还可以用什么别的方式来表示自己对摔倒的同伴的关心和帮助,于是幼儿想出了为他掸土,搬椅子请他坐下,询问他疼不疼,为他揉腿等等万式。同时我们还创造机会让幼儿实践,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各样的关心,友爱行为,适时强化他们的好行为。

总之同情心的培养对孩子的意义是很大的,在时间中使幼儿能主动地关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如何写观察的日记 篇2

一、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写日记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第一步。培养兴趣,指导学生写日记,并在写作中提高能力和发展智力。

为了培养兴趣,首先,向学生说明写日记好处和重要性。让学生知道许多中外名人都有写日记的习惯。鲁迅先生的日记印成书有厚厚的几本,直到他逝世前的一天他还写日记。他的日记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和教益。雷锋同志的日记一成了全国人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还告诉学生坚持写日记,把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事写下来,不但能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提高写作水平,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

进而又对学生说明,写日记并不难,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没有固定的格式,放开胆子尽管写你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一个人或一件事。俗话说“常说口里顺,常写手不笨。”只要坚持写,常练笔,就会渐渐的下笔如有神。学生明确了写日记的意义,有认识到不难写,纷纷向老师表示自己的决心,并人人准备好写日记的本子,开始写了起来,并形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二、从扶到放,寻找日记题材

要写好日记,只布置他们写就显得太空洞。刚开始写时,学生可能会觉得天天写,没什么内容可写。这时,可以先有针对性的经常开展一些活动,让他们觉得日记确实是有事可记、有话可写的。但是学生作文的范围是非常大的,不可能为了每一篇日记都开展活动。

因此,一段时间过后,可以在每天放晚学前帮助他们回忆一下:今天你觉得什么令你印象最深?如果没有老师的提醒、引导,生活中许多值得写的好材料,就不会发现或感受不深。有一天,我看见班上的一位同学随手扔掉手中的一块馒头,便说:“你可知道这块馒头是怎么来的吗?你学过《锄禾》这首诗吗?你能体会到爸爸妈妈的辛苦吗?”当天晚上,他便在日记中写道:“听了老师的话,我惭愧极了,我知道了一块馒头的来之不易,它是爸爸妈妈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我一定要做一个节俭的小学生。”这样,他就将生活中的事自然而然地写出来了。有的觉得没事可写的学生也由此受到了启发,找到了日记题材。当然,能与别人不同则更好。

三、有效引导,增强参与意识

在学生找到写作题材之后,就没有我们教师的事了吗?不,尽管学生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也会觉得无话可说。这主要是学生没有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心或自己亲身参与。所以,我们要指导学生平时就注意观察。开始时,要尽可能仔细的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比如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这样,学生会切实感到:哦,确实,可以写得还挺多的嘛!然后再对日记逐步提出几点要求:首先是要求每天完成一篇日记。大部分同学兴趣高,日记内容写得好,但也有少数同学敷衍了事。于是,我又要求篇幅的长短,这就逼着他们将日记写得生动、具体,而且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大话,不虚构内容。

四、厚积薄发,教给写作方法

有的时候,学生偶尔觉得有话要写了,可是却是满肚子的话倒不出来,原因何在?还是在与平时的语言积累太少。有的时候作文就是说话,可以说话并不等同于作文。要把自己的口头语言转化为一片文笔优美的文章,平时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时候有些学生就会后悔,唉!为什么平时不多看点书呢?或者有的时候会想:明明看过这样的文章的,那篇文章有些东西是可以借鉴过来,可是却是当时没有在意而现在却是挖空心思也写不出一篇自己认为是手到即来的作文。

这时,我们可以教给学生好的写作方法。比如教给学生一些好的开头、结尾,教给学生一些叙述顺序。光教给写作方法,那就等于给了建筑工人一张施工图,却没给他们建筑材料一样。

所以,我平常就鼓励学生多看些好书,阅读是习作的基础,是学生积累个性化语言的主渠道。有了丰富的阅读积累,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自己的个性化语言,畅通由读到写的渠道,“日积月累,必有大成”。做一些摘抄,多记住一些好词好句,让他们争取在平时的日记中用上哪怕一个成语、一句谚语、一句名言,或一个歇后语,或一个比喻句,一个拟人句等。这样,即使再差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有了可圈可点之处,在受到老师批语的激励之后,他们的写作兴趣也就慢慢的上来。

五、学生积极参与,及时批阅记录

及时批阅和讲评学生的日记,是保证学生能够长期坚持写日记的重要条件。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

因此,每天学生交上来的日记,我哪怕在忙,都会在上午全部认真批阅完。有进步的,写的好的,我会在优美的句子、词语下画圆圈,画波浪线,并且写上富有启发性、针对性、鼓励性的话语,如:“你真棒!”“你的进步真大!继续加油!”“你真是我们班的小作家!”对于写作水平差一点的同学,我也在首先肯定他们点滴进步的'同时,诚恳指出日记中存在的问题,如:“你有了很大进步,如果能正确使用标点,就更好了。”每次批阅完日记,都要进行佳作赏评,让大家来欣赏、学习,共同提高。对于日记中出现的共性的、普遍性的问题,我就进行“集体会诊”。这样,学生乐于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感兴趣的题材为日记材料写出来。

当他们看到自己的日记被欣赏,被上了墙报展示,特别有成就感,下一篇就更认真的去写了。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互相学习,互相观摩,共同进步。教师每周轮流抽阅学生日记。并做批阅记录,为讲评做准备。批阅后的日记每周讲评一次,教师在讲评中要有针对性,即指出优缺点,又要提出新的要求,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其实,只有我们真正地把作文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并指导他们留心观察、不断积累,学生作文才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也只有学生把作文当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觉得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不吐不快了,我想,我们也就完成了作文教学的任务了。

总之,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说自己想说的话,日记可谓是为学生供了广阔的自由天地。学生有兴趣写,能体会到写日记的好处,把写日记当成一种享受,我们相信,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水平会有一明显的提升,在作文教学这块乐土上,迎接大家的必将是春光灿烂的盛景。

如何写观察的日记 篇3

萌新初入园

我是一个刚入园的新老师,在大学里就经常听老师们说安吉游戏有多好,总是给我们看一些照片、视频,但是因为没有实践的经验,所以,并不能理解安吉游戏有什么不同,因此也没有听进去多少,总觉得安吉游戏在安吉,离我很遥远,而且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不同的特色,我又不去安吉工作,所以觉得安吉游戏跟我没关系。但是很幸运地,我所在的幼儿园开始安吉游戏课程的实践。我得以重新认识安吉游戏。

我所在的班级是小班,小班小朋友刚进来,连自己吃饭、上厕所的能力都很弱,经过了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孩子们对户外活动已经较熟悉了。但是要放手让幼儿自主游戏,对于老师来说,还是十分不放心的。

解惑进行时

第一次去攀爬区玩,孩子们很兴奋。我没有告诉孩子们这样东西是怎么玩的,我告诉孩子们攀爬区的位置并提醒他们注意安全。他们很快分散开,去了自己喜欢的地方玩。许多孩子面对轮胎墙都觉得自己爬不上去,大声地喊我过去帮忙扶着,我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爬上去,不一会儿,陆陆续续有几个小朋友通过努力爬上去了。玩梯子的'小朋友也能在老师不说的情况下,自己有序地玩梯子,没有出现拥挤的现象。有的孩子甚至会互相帮忙,在别人爬的时候,自己帮他扶着梯子,还对爬梯子的小朋友说:“你慢慢爬,小心点。”在遇到双方意见冲突的时候,他们也能一起想办法解决。

惊喜与感悟

我清楚地感受到,放手后,孩子更加自由,也更加快乐了。

在多次的自主游戏中,我看到了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合作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当看到有的孩子能够倒挂在杆子上时,我非常害怕她因为臂力不支而掉下来。但是,她觉得快支撑不住的时候,就移到了杆子中间,自己先把脚慢慢放了下来,踩在了轮胎上休息。

在安吉游戏环境下,儿童学会了快乐、专注、冒险、反思、爱和独立。在独立方面,作为老师,感受尤为明显,以前孩子们遇到问题总是第一个就要找老师帮忙,现在孩子们遇到问题能够自己先去尝试着解决,实在感到困难才来找老师。

我想,这就是安吉游戏吧,不只是一些自然野趣的环境和低结构的材料,还是一种“放手”精神。

如何写观察的日记 篇4

12月3日上午,我和几个同事一起前往新城国际幼儿园听课,感受颇深。作为一名教师,很荣幸能得到这样的一个好机会,观摩领略优秀年轻教师的风采。一共听了四堂课,四位出色的老师各有特色,各显神通。从教学的各个方面来看,都是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我去学习。在本次的教育活动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刘涛老师的一堂健康活动《赶走灰太狼》,很好地把一堂生动活泼、充满自主性的活动展现在了我面前,思路清晰,构思巧妙,最重要的是以幼儿为主体,充分的发挥了幼儿投掷能力和身体协作能力。游戏是幼儿最好的学习,在快乐的“玩沙包”游戏中,幼儿和游戏得到了共同发展。在幼儿玩游戏时不管我们在游戏前对游戏的预设有多全面,都不可能完全预测幼儿的动态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动中多关注幼儿的兴趣、经验和表现,引导幼儿不断地调整。只有动态地推进游戏,幼儿才会越来越喜欢游戏,游戏才会真正促进幼儿发展。

通过这次观摩的活动,结合对照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情况,觉得感慨颇深,以下是我个人谈的几点感受。感受一:我要转变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是我们新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要认真学习《纲要》中先进的理念思想。在活动中,教育思想直接促进或制约着我们教学方法的选定和设计,同时决定着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面向全体幼儿,全面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以及自我学习的能力。感受二:活动中我应尊重每一幼儿个性,注重为幼儿创设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往往我考虑到的只是“我该如何教”,而忽视了“幼儿如何去学”的问题,其实作为教师,引导作用是要充分发挥的,但引导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幼儿,通过这种引导,让幼儿学会自己去学习,去探索。

感受三:在活动中要善于营造情感氛围。有人说过:开展好一次活动,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更是一个心灵交汇的心理场。如果教师在活动中的表现只是平平淡淡,没有激情,那么幼儿的情绪也不会特别高涨。因此我觉得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情感,教师自我的情感体现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影响到了活动的成功与否。

作为一名新教师,一切还只是个开端,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今后的工作对于我而言,将是充满挑战性和意义性的,我需要在实际工作不断去学习、去观摩、去实践,我想只要心中充满对孩子的爱,对幼儿事业的热爱,一切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本文来源:http://www.zch61.com/z/36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