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歌剧魅影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12篇观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歌剧魅影》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歌剧魅影读后感 篇1
也许,他知道,在现实上演的悲喜剧中,他必须死。他带走了克里斯汀,然而,他真的是为了占有她、霸占她吗?未必。因为当克里斯汀不在乎他的容貌,给他深情的一吻时,他颤抖了。我甚至能感觉到那副“怪兽”似的脸上在流泪。这是一种幸福的感觉,一种常人难以体味的幸福。他并不残忍,也不缺同情心,他需要的是他人的尊重,所爱的人对他的尊重。
他可以放弃克里斯汀,让她与拉乌尔远走高飞。但希望看到克里斯汀的坦诚,看到拉乌尔的执着。当拉乌尔宁肯被吊死,也不愿放弃克里斯汀的时候,魅影明白了,这个看似柔弱的男人,拥有更大的勇气。对爱的追求,能给人和脆弱的`人带来巨大的勇气。爱的力量能促使我们忘记一切恐惧、去争取。
也许我们可以说,魅影的残忍来自于他童年的不幸经历、来自于他自卑的人格。但我们又怎能评价一个人人格的优劣呢?每个人都是在一次次的伤害中成长。受到别人伤害的时候,往往也会伤害别人。
但我觉得,拉乌尔对克里斯汀的爱,更多的是一种对年少伙伴的梦幻般想象。或者说,歌剧在对他们两人爱情的刻画上多少显得有些单薄。让人感到只是一个灰姑娘遇见王子的梦幻。甚至让人以为,克里斯汀因为拉乌尔贵族的身份和财富才跟他在一起的。
而拉乌尔和克里斯汀后来怎样呢?无从得知。歌剧开始的拍卖会上,为什么只有拉乌尔一个人呢?克里斯汀呢?40年的时间已是沧海变桑田,但这个倾城的美丽女孩,是否已长眠地下了呢?更不知道她是否还记得那个拥有丑陋却极富才华的魅影。
歌剧魅影读后感 篇2
某周六晚,我们观看了电影《歌剧魅影》。本人颇有感触,写下了以下文字。
感触有三:
首先,讲扮演者。男、女主角的扮演者各有各的特点。用现代话来说,男的帅,女的靓,特别是带面具的那个男主角。虽说他被摘下面具时的另一半脸是很吓人的,可是带上面具时的模样是帅加酷的。他的脸庞亦是均匀完整的。女主角很有气质,俊秀可爱的脸型,征服了无数男士的心。虽然剧中的她伤心痛苦的戏份多点儿,可仍阻挡不住她自身散发出来的魅力,特别吸引大伙的眼球。
其次是服饰、舞台和灯光效果。剧中各个人物的.服饰都很华丽,表现出了西方国家特有的服饰装扮和富有。有句广告词:“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豪华的宫殿,伴有细长小溪的隧洞,广袤的大地等等在剧中均当成了表演者自我展现的舞台。足够广的舞台,任由你发挥,无疑演员们们状态极佳,把角色人物表现得淋漓尽致。无论在什么样的舞台上,灯光肯定缺少不了,灯光产生美感,有灯光和无灯光在同一个场景上表现出来的效果和给人的视觉感受是非常不一样的,而有灯光时也不可乱使用灯光,怎么样的电影,表达怎么样的人物情感,需要搭配怎么样的灯光,给人怎么样的视觉冲击,这就是灯光效应的魅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里就不谈了。
第三,讲讲声音。世界上,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声音。
戏中的声音都很好听,背景音乐也好,角色对白也罢,虽然有时听不明白(英文发声版),但听得出来无论从音质、音色还是音高来讲,表达得都很到为。背景音乐与场景、人物歌唱配合的也非常不错,有高有低,跌宕起伏,有严肃也有轻松,有愤怒也有欢快。真的很喜欢这部电影里的音乐,简直棒极了。
本人暂时讲出这三个主要点,有对也会有错,还望读者见谅!不管怎样,我觉得《歌剧魅影》不愧是一部好歌剧、经典好电影,值得一看,终生难忘啊!
歌剧魅影读后感 篇3
我最喜欢的电影是一部既惊悚又浪漫的电影,那就是—“歌剧魅影”。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是我一位最要好的朋友介绍的。电影里讲述一位拥有无与伦比才华的男主角,因为脸上的缺陷,被无情的父亲狠心抛弃,隐身生活在一座金碧辉煌的歌剧院里,男主角会现身教女主角唱歌,男女主角对唱的片段非常悦耳动听,也是我最喜欢的部分,除了浪漫的双人对唱,也有不少恐怖的情节,只要有人做事不顺他的意,那位隐身在歌剧院地下室的“魅影”就会把跟他唱反调的人杀掉。除了性格扭曲的魅影,还有另一位有钱的子爵,他们都深深地为克莉丝汀着迷,为了得到克莉丝汀,两人甚至不惜性命,拿着长剑对决,虽然魅影获得了胜利,但他的善妒,让一连串血腥的悲剧不断发生,让他始终都得不到最爱的克莉丝汀的心。
这部电影,情节紧凑精彩,也令我获益良多,克莉丝汀说了一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话:“虽然你的脸扭曲了,但我不觉得你丑,不过你的心让你从里到外都扭曲了。改掉吧!它能让你从里到外散发出真正的美。”最后,魅影放走了克莉丝汀,成全她与她爱的子爵。长相虽然很重要,但拥有一颗美丽的心才是最重要的,若是魅影的父亲拥有一颗善良的心,说不定魅影就不会成为人人惧怕的魅影,而是世人皆崇拜的音乐家吧!
歌剧魅影读后感 篇4
其实,剧情从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是杯具了,当时刚看的不太清楚这一点,等全剧看完了,最终明白了各个出现的人物的身份之后才发现,原先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杯具。
"执子之手,与之偕老"这是很好听的一个词语,前些年很多文艺片啊,琼瑶的言情剧都经常出现这类的词语。
经过很多文人雅士,小说创作人员,电视编制人员的不断粉刷之下。
这词语已经被大多数人认为是真爱的其中一种体现了。
而电影里面,我们能够明白,克里斯丁是比拉乌尔早死的,这能够在结局拉乌尔在克里斯丁的坟墓前献花能够明白。
并且,电影里也没有对那克里斯丁的墓碑进行特写,所以我们不太清楚克里斯丁究竟是活了多少岁就死掉了,我们也能够猜想可能克里斯丁就是在跟拉乌尔结婚后一两年就死掉了(我太狠毒了),你说这样是不是太杯具了。
然后,我觉得电影里应对克里斯丁坟前的一支玫瑰进行特写,这可能是想说魅影其实也是还没有死的,这又是一个杯具!貌似这部剧没没有多大的杯具能够说,硬要说的`话,只能说说是,"三角恋"真的确实是杯具。算了,还是不去挑这部剧的杯具了。还是正儿八经的说我对这个电影的感想吧!对于音乐剧这种类型的电影,说不上厌恶,只能说是不喜欢吧。
总之就是忍受不了几个小时下来耳边一向充斥着吵吵闹闹的声音,连个正常点的对话都很少。
《歌剧魅影》是我看过的第二部音乐剧,之前有看过的一部是《窈窕淑女》。
还看过一部分《歌舞青春》的片段。
这些都是被逼着去看的,窈窕淑女是高中时候英语书本里面的一片课文,然后这个歌剧魅影是此刻的选修课。
我想了一下,之所以厌恶音乐剧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语言不通,本来听着那些番语就觉得不舒服了,此刻还要一大群人叽里呱啦的疯疯癫癫的在舞台上头张着大大的嘴巴啰啰嗦嗦的不明白在干什么,在我看来,简直是噪声污染,对听觉神经的严重摧残,对人忍耐性的极大挑战。
可是,在音乐剧里面,那些没有人在唱歌的段落我还是很喜欢的,就是那些仅有配乐来衬托环境或者是用来表达某一种情景的音乐我还是觉得挺好听的。这和我刚才说的观点也重合,也是因为语言问题,音乐没有语言障碍,所以听起来不会反感,并且是能够被理解的,能够被理解的,所以才能有感受。至于那些根本都不能理解和理解的,谈什么感想。在《歌剧魅影》中,也不乏这样的令我感兴趣的段落,具体是在哪些环节我忘记了,我一向对涉及音乐方面的东西就行就特差了。
总的来说,看《歌剧魅影》,我也只是把它当做一般的言情电影来看。
进行关键词搜索的话,也就是下头几个高频词汇:三角恋歌剧院青梅竹马单相思。
歌剧魅影读后感 篇5
这个周末,我心血来潮将《歌剧魅影》又看了一遍,每一次看,我都会为这个感情故事感动。
《歌剧魅影》中有三个主要人物:女主角克莉斯汀,魅影、贵族拉伍(夏尼子爵)。整部电影围绕着三个人展开。
克莉斯汀与拉伍是青梅竹马,魅影被克里斯汀吸引,并一向指导她,克莉斯汀一向认为魅影是她去世的父亲给她派来的音乐天使。
在这部影片中,给观众印象最深的就是魅影这个人物。魅影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建筑家,但他面目丑陋,受尽人间歧视,只能生活在剧院的地下。在“镜子—音乐天使”这首歌中魅影唱到“你应了解我,明白我为何藏在阴影中”,从这句歌词能够看出魅影的心里矛盾:喜爱她,却不能暴露在大众面前。
魅影在常年的黑暗与孤独中变得性格扭曲,就如同《哈利波特》中的汤姆。里德尔一样,但汤姆没有爱,他有爱,但是两人都不懂得怎样去爱。魅影为克莉斯汀倾尽所有,他给她创作了优美的音乐,华丽的歌剧,教她演唱,训练她舞姿,并帮她吓跑剧院的首席女高音,使她成为了巴黎礼貌的女神。他以为这样克里斯汀就是他的了,因此当拉伍与克莉斯汀在楼顶立下山盟海誓时,他的心碎了。最后他为能满足与所爱的'人在同一个舞台演出的愿望,冒险杀死皮昂吉,来代替皮昂吉演出,在影片的最后,他得到克莉斯汀的一个吻后,最后被伟大的“感情的力量”撼动,放走了克莉斯汀和拉伍两人。
也许魅影更需要别人的尊重,魅影有着强烈的爱,却不懂得怎样去爱……
歌剧魅影读后感 篇6
《剧院魅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881年的巴黎的故事。《歌剧魅影》所述说的主题并非只有爱情。毫无疑问,克丽丝汀的世俗爱人是劳尔,他们曾经是青梅竹马的玩伴,当克丽丝汀再次认出劳尔的时候,过去的一切美好记忆复苏,面前的旧友拥有崇高的地位,并且英俊潇洒。但是魅影一直存在着。与其说魅影爱克丽丝汀,不如说他更爱音乐之美。它主要讲了许多苦命人在巴黎歌剧院迷宫般的地下室中。年少的不幸让人们同情他的身世,但丑陋的面容更使人们对他恐惧与排斥,不知道他来了歌剧院多少年,但他安于成为人们心中的魔鬼,成为歌剧院的幽灵。
它是一出悲喜剧
由于恐怖的面相,魅影无法在大庭广众面前歌唱自己倾尽心血所完成的乐章,这对于一个把热爱美和传播美作为生存全部理由和内容的天才来说无疑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克丽丝汀是魅影所选中的独一无二的代言者,她的天赋美声能够赋予魅影的音乐以灵魂。更加隐秘的一点是,克丽丝汀无可挑剔的样貌弥补了魅影内心深处的缺失感。魅影作为一个把生命高度纯化的艺术家,务求一切尽善尽美,丑陋的面容成为他内心中拔不去的尖刺,当他发现犹如美之化身的克丽丝汀后,便小心地培育她、守护她,把她当作自己血肉之躯的一部分,期盼对方能够作为缺憾的弥补者长伴左右。在这场歌剧中,有人只出现短短的一瞬,便消逝了。有的人却经历物是人非的.变迁,依然健在。有的人咆哮命运的不公、向社会报复,有的人享受贵族的荣耀与幸福,安享生活。沉陷于爱情的泥沼,或者为爱疯狂。这是一幕爱恨交织的悲喜剧。结局出人意料,却也是皆大欢喜。
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什么是爱?谁能说得清道得白呢?两情相悦的幸福,背后总有自我牺牲的悲壮。包容是爱,宠溺是爱,暗恋是爱、依恋是爱、虐恋也是爱…我们每个人都深深的陷入爱的漩涡。期待着、享受着、回味着、追忆着爱。
歌剧魅影读后感 篇7
在成都这个阴雨天的下午,完成了《歌剧魅影》的首次观影。结论是:这是迄今所看过的最好的音乐剧。《芝加哥》,记不起以前看过没。即便看过,也时隔日久,忘记讲了什么。看豆瓣评分,也是《歌剧》高,尽管后者拿了奥斯卡最佳小金人。《红磨坊》,是看妮可去了,还行。至于《歌舞青春》之类的校园剧不说,前些日下了《妈妈咪呀》,看了20多分钟,实在忍受不了一帮大妈在那献唱,果断关掉视频,删除清空。
观看此片,还有由头。前些日补看凤凰卫视《筑梦天下--奥斯陆歌剧院》。节目在讲到该歌剧院大厅上方那盏大吊灯时顺带着提到了电影《歌剧魅影》中那盏掉落的大吊灯。还播放了电影开头拍卖吊灯升起时的场景转换片段,当时,那震撼人心的管风琴声就俘获了我的'观看欲。幸运的是,时隔没多久就下得了电影版,又隔些时日,下了6G大小的25周年纪念演出录像。
当拍卖人宣布拍卖那盏大吊灯后,伴随着先是低沉后是高昂的管风琴声,破败的剧院内部转眼变得如50年前的富丽堂皇,喜欢极了这个镜头转换。而这段音乐反复再三在影片中出现,并没让人感觉生厌。
克莉丝汀第一次登台献唱,就喜欢上了女主演。搜索之下,原来《后天》中也有她,只不过没印象罢了。
这个结局,我还是没预料到。一直以为克莉丝汀会跟魅影走,没想到她和劳尔几乎过了半个世纪。
很好奇克莉丝汀给魅影的那个吻,到底有什么含义?
也好奇尾随而来的梅格拿起了那只面具,是否追随魅影而去?
再,搜索了相关图书信息,犹豫要不要买来。然后下了20xx年《歌剧魅影》25周年纪念演出。
歌剧魅影读后感 篇8
作为四大音乐剧之一的《歌剧魅影》一直盛演不衰,全剧充满着戏剧性的冲突和矛盾,甚是好听好看。最早看该剧影片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剧中主角是魅影、克里斯汀和劳尔。魅影因容貌其丑无比被家人卖与流浪的吉卜赛人作为“魔鬼之子”关在笼中四处展览,而就是因为他无法选择的容貌令他饱受人们充满恶意的辱骂和责打。在他十岁左右,他打死看管他的人从笼中逃出,被大剧院的一个小女孩藏在剧院中。在大剧院的隐匿生活令魅影在音乐和建筑方面的天赋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克里斯汀还是一个孩子而丧父的时候,魅影在暗中抚平她的`伤痛并教导她音乐,令克里斯汀一直以为魅影是她的“音乐天使”,在岁月流逝中魅影也深深地爱上了小女孩。在克里斯汀成人并在音乐上一举成名后,魅影将她带到了自己的音乐王国,虽然克里斯汀在内心对魅影及他的音乐充满爱和痴迷,但当她揭去魅影的面具,也无法接受他的容貌且无意与他白头。期间克里斯汀与劳尔相爱,魅影设计将克里斯汀拐入自己的住处并以吊死劳尔相逼要克里斯汀嫁给自己。克里斯汀深感魅影因从未得到人世的爱而令内心充满着仇恨,她决定留下陪魅影并当下给了他一吻,魅影贪婪地吮吸着这个吻,感受着其中的爱与温存,而就是这个吻消融了魅影心中的一切仇恨,放了克里斯汀和劳尔而孤独终老。
因影片之故买了莎拉布莱曼版的该剧CD,点点五岁时发现CD的小册子,问画面的面具和剧照,得知魅影作为“魔鬼之子”而饱受人世折磨,对其充满同情。当点点六岁时再度拿出CD时,圈圈便和点点共看该剧的电影版,问点点喜欢谁,表示喜欢劳尔,因为帅,好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点点问“为什么魅影在接吻的时候嘴巴张得那么大”,这,这,这,圈圈顿觉一个头变成两个大。
音乐剧版《歌剧魅影》在上海上演时圈圈现场一观,因对其期待过高,看罢无甚感觉。不可否认舞台效果确是美轮美奂,但如何也是不及电影的,歌者更是无法匹敌莎氏。全部角色中还是魅影给圈圈留下最深的印象,因为周遭人们的人性恶的一面对他的倾泻,令他从无被爱过的心中只有恶之花,但当他获得些微的温存爱意,本性中的善就显现出来。《聊斋志异》中有一则名为《罗刹国》的故事,该国的审美观与中国全然相反,在中国认为最丑的人在此被看做最美,在中国人看来越丑的人在该国越是位高权重,而在该国认为最丑的人即中国人认为美的人则被限定在一个村落过着被遗弃的生活。
其实美丑并无定论,只是因时因势的看法,因人的容貌不符合周围人们的审美标准而剥夺其被爱与生活的权力是何其之不公。
歌剧魅影读后感 篇9
作为四大音乐剧之一的《歌剧魅影》一向盛演不衰,全剧充满着戏剧性的冲突和矛盾,甚是好听好看。最早看该剧影片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剧中主角是魅影、克里斯汀和劳尔。魅影因容貌其丑无比被家人卖与流浪的吉卜赛人作为“魔鬼之子”关在笼中四处展览,而就是因为他无法选择的容貌令他饱受人们充满恶意的辱骂和责打。在他十岁左右,他打死看管他的人从笼中逃出,被大剧院的一个小女孩藏在剧院中。在大剧院的隐匿生活令魅影在音乐和建筑方面的天赋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在克里斯汀还是一个孩子而丧父的时候,魅影在暗中抚平她的伤痛并教导她音乐,令克里斯汀一向以为魅影是她的“音乐天使”,在岁月流逝中魅影也深深地爱上了小女孩。在克里斯汀成人并在音乐上一举成名后,魅影将她带到了自我的音乐王国,虽然克里斯汀在内心对魅影及他的音乐充满爱和痴迷,但当她揭去魅影的面具,也无法理解他的容貌且无意与他白头。期间克里斯汀与劳尔相爱,魅影设计将克里斯汀拐入自我的住处并以吊死劳尔相逼要克里斯汀嫁给自我。克里斯汀深感魅影因从未得到人世的爱而令内心充满着仇恨,她决定留下陪魅影并当下给了他一吻,魅影贪婪地吮吸着这个吻,感受着其中的爱与温存,而就是这个吻消融了魅影心中的一切仇恨,放了克里斯汀和劳尔而孤独终老。
因影片之故买了莎拉布莱曼版的该剧CD,点点五岁时发现CD的小册子,问画面的面具和剧照,得知魅影作为“魔鬼之子”而饱受人世折磨,对其充满同情。当点点六岁时再度拿出CD时,圈圈便和点点共看该剧的.电影版,问点点喜欢谁,表示喜欢劳尔,因为帅,好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点点问“为什么魅影在接吻的时候嘴巴张得那么大”,这,这,这,圈圈顿觉一个头变成两个大。
音乐剧版《歌剧魅影》在上海上演时圈圈现场一观,因对其期待过高,看罢无甚感觉。不可否认舞台效果确是美轮美奂,但如何也是不及电影的,歌者更是无法匹敌莎氏。全部主角中还是魅影给圈圈留下最深的印象,因为周遭人们的人性恶的一应对他的倾泻,令他从无被爱过的心中仅有恶之花,但当他获得些微的温存爱意,本性中的善就显现出来。《聊斋志异》中有一则名为《罗刹国》的故事,该国的审美观与中国全然相反,在中国认为最丑的人在此被看做最美,在中国人看来越丑的人在该国越是位高权重,而在该国认为最丑的人即中国人认为美的人则被限定在一个村落过着被遗弃的生活。
其实美丑并无定论,只是因时因势的看法,因人的容貌不贴合周围人们的审美标准而剥夺其被爱与生活的权力是何其之不公。
歌剧魅影读后感 篇10
《歌剧魅影》是一部由百老汇的同名歌剧改编而成的电影。电影开场是一场拍卖会,第633号拍卖品是一只八音盒,白发苍苍的绅士抱着这只已经褪色的八音盒陷入到长久的追忆中,由此引出一个关于音乐的故事,一段与歌者有关的往事。
19世纪巴黎歌剧院屡发诡异的事件,当家女高音卡罗塔每每在排练或者演出时总出现舞台布景上的纰漏,卡罗塔一气之下罢工不干,由舞蹈演员克莉丝汀替代她演出,没想到大获成功,成为歌剧院的新宠。谁也想不到克莉丝汀从小就有一个“音乐天使”相伴,每到夜晚便会教她唱歌,为她谱曲、排剧,正是她的“音乐天使”无所不用其极,不惜恐吓、杀人也要让自己心爱的女孩成为巴黎歌剧院中耀眼的明星。克莉丝汀之后最终了解了“音乐天使”的身份,他是一个因相貌丑陋自出身起便被抛弃并饱受蹂躏但有着极高音乐天赋和建筑天赋的人,之后被救,戴着面具永远躲在了歌剧院的地下。他以音乐为纽带,想要把自己和心爱的克莉丝汀永远捆绑在一起,可是这时克莉丝汀青梅竹马的男子劳尔出现了,他英俊潇洒,有金钱与地位,更有着每个女孩子心中白马王子应具备的温柔与勇敢,克莉丝汀深陷爱河。这激怒了她的“音乐天使”,嫉妒的怒火燃烧,他感觉绝望,自己唯一生存的期望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抢走了,于是“音乐天使”成了一个真正可怕的恶魔,开始了他的诅咒、抢夺与报复。
每个人表达爱的方式都不一样,活在黑暗中的魅影用音乐表达对爱人的爱,这也是他唯一能为她做的,他觉得自己和克莉丝汀的爱是最纯洁高尚,超越一切世俗,没有物质的彰显,只是两颗音乐灵魂的触碰。他引领着她、指导着她,走向歌后的位置,他们所有的情感都融合在那悠扬的旋律中,或空灵、或悲伤、或轻快、或缠绵,他们相会在每个有着点点烛光的夜晚,她看不见他的相貌,却能够感觉他的心。他们用生命在吟唱,他们用爱在低回。
虽然活在黑暗的地下,但有一个有着天籁般嗓音的美丽姑娘与他对唱,聆听他的心声,所以他不觉孤独,而是幸福。但当他被剥夺了这唯一的幸福时,孤独感、被遗弃感的黑色恐怖迅速侵蚀了他那颗原本鲜活跳动的红心。
当一个人把所有的爱与期望都寄托在一个人身上,一旦此人离开,他会变得非常极端。爱带来的不全是甜蜜,还有伤害,情到深处演变成了恨,因为太在意了。他付出了所有,却没有得到爱的回应。他没有了依靠,被遗弃了,感觉这个世界没有值得他留恋的人事了,这个世界不需要他。他自卑,自卑到要用毁灭他人来平衡自己的遗失,他已经无所畏惧,因为没有人在乎他、关心他。
魅影的心灵已经彻底扭曲,他疯狂地破坏他人的幸福,疯狂地毁灭所有的欢愉,疯狂地抢夺那一具心不在己的肉体。劳尔是一个勇敢的王子,为了自己心爱的公主与邪恶殊死对抗,但他怎样会是一个已经失去理智、丧心病狂的魔鬼的'对手。
肉搏确实可分个输赢,但那是以俱伤为代价。怎一个皆大欢喜呢,解铃还需系令人。爱引起的斗争,最终应当以爱来化解。克莉丝汀最终在那张丑陋脸上的真诚一吻最终为这段畸恋化上了一个美丽的句点。魅影醒悟了,放走了克莉丝汀和劳尔,黑暗的地洞唯剩他独自应对八音盒。
从回忆中走出,这手抱刚拍卖得到的八音盒的老绅士正是劳尔,克莉丝汀已经年迈去世了,他来到墓前看望他一生守护的爱人,却发现了当年魅影强行为克莉丝汀戴上的求婚戒指,还有一束新鲜的玫瑰。
什么是爱。不是牢牢地拴她在自己身边,而是让她自由地选择。她爱唱歌,你做最忠诚的听者;她爱舞蹈,你做她最真诚的观者;她也爱你,你做她最坚实的守护者。强制让她在自己身边,不是爱她,而是爱自己。空间、宽容、理解、信任才是对爱最好的诠释。魅影给予了克莉丝汀自由,劳尔给予了克莉丝汀无可摧破的安全感,那都是爱。
只要是真爱,恶魔尚且被真诚的爱与善良的吻感化,还有什么能够让人久久耿耿于怀不能宽容与理解呢。爱,是这个世界最柔软又最坚硬的武器。
记得一段劳尔向克莉丝汀示爱的唱词,“涤净过往的思绪,让日光擦干你的眼泪,让我成为你的避风港、你的照明灯,无论身往何方,也让我们同行”。克莉丝汀最终与劳尔合唱,“与我分享每一天,每一个黄昏晨曦,爱我,那是我对你唯一的要求”。
歌剧魅影读后感 篇11
边做题边重温了一遍歌剧魅影,和十年前、五年前看的时候又有了不一样的感觉。玫瑰更加鲜艳,戒指更加闪耀,热烈和悲伤都更加的真实。
一个人做不了别人,只能做自己。一个人想去爱,只能作为自己去爱,只有接受了自己的局限于不足,才能真正的敞开心扉去爱另一个人。生活不也是这样么,立足自身条件,着眼于现在,才能迈步向前。
魅影才是真正haunted by his face的人。Christine对他的感情有对父亲般的依赖,对偶像般的崇拜,还带着一丝对未知的好奇和恐惧。这种情感已经无限接近于爱情。可是在她见到他面具下的面孔的一瞬间,魅影几乎疯狂,瞬间丧失了对爱情的希望,以为只有让她恐惧,有所胁迫她才会和他在一起。除了那张脸,魅影你是如此天才有魅力的男人啊!愚蠢,Deadpool的脸比你烂多了,依然爱的轰轰烈烈啊。杨过就算带着丑陋的人皮面具,只有一只胳膊,依然能俘获少女芳心啊!扯得太远了。。
魅影要是能放下对自己扭曲面容的恐惧,真心的去追求爱情,我想他的机会远比Raoul大的。也许他能从一个魅影,变成真正被是人敬仰的'大师,就算是不抛头露面的那种。
也许有的人啊,就是需要有人不断的告诉他,你是可以被爱的,他才会找到去爱的勇气。找到了勇气的人,又怎么会轻易放弃?
接受自己,立足现实,努力追求,无论是爱情还是生活都应当如此。
努力去爱吧!
歌剧魅影读后感 篇12
这个周末,我心血来潮将《歌剧魅影》又看了一遍,每一次看,我都会为这个爱情故事感动。
《歌剧魅影》中有三个主要人物:女主角克莉斯汀,魅影、贵族拉伍(夏尼子爵)。整部电影围绕着三个人展开。
克莉斯汀与拉伍是青梅竹马,魅影被克里斯汀吸引,并一直指导她,克莉斯汀一直认为魅影是她去世的爸爸给她派来的音乐天使。
在这部影片中,给观众印象最深的就是魅影这个人物。魅影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建筑家,但他面目丑陋,受尽人间歧视,只能生活在剧院的`地下。在“镜子—音乐天使”这首歌中魅影唱到“你应了解我,明白我为何藏在阴影中”,从这句歌词可以看出魅影的心里矛盾:喜欢她,却不能暴露在大众面前。
魅影在常年的黑暗与孤独中变得性格扭曲,就如同《哈利波特》中的汤姆。里德尔一样,但汤姆没有爱,他有爱,不过两人都不懂得怎样去爱。魅影为克莉斯汀倾尽所有,他给她创作了优美的音乐,华丽的歌剧,教她演唱,训练她舞姿,并帮她吓跑剧院的首席女高音,使她成为了巴黎文明的女神。他以为这样克里斯汀就是他的了,所以当拉伍与克莉斯汀在楼顶立下山盟海誓时,他的心碎了。最后他为能满足与所爱的人在同一个舞台演出的愿望,冒险杀死皮昂吉,来代替皮昂吉演出,在影片的最后,他得到克莉斯汀的一个吻后,终于被伟大的“爱情的力量”撼动,放走了克莉斯汀和拉伍两人。
也许魅影更需要别人的尊重,魅影有着强烈的爱,却不懂得怎样去爱……
-
推荐阅读:
最新歌剧魅影读后感
最新大耳朵男孩读后感
陈赓读后感
大地读后感
-
想了解更多歌剧魅影读后感的资讯,请访问:歌剧魅影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