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观后感
时间:2025-05-08 作者:摘抄号匹夫观后感(热门9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9篇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亮剑》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匹夫观后感 篇1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
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4、令伯支离晚读书,岂知词赋称相如。
5、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6、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
7、读书勤乃有,不勤腹中虚。
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9、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1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2、少壮不发奋,老大徒伤悲。
13、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5、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16、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17、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
18、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19、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20、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21、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22、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23、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2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5、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26、志不可一日坠,心不可一日放。
27、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28、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
29、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0、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31、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32、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33、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3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zCH61.CoM
35、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
36、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37、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8、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
3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0、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
41、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42、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
4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45、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
4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47、春花不红不如草,少年不美不如老。
48、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49、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50、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匹夫观后感 篇2
游遍全世界的故事背景,《功夫瑜伽》的演员阵容也颇具国际化,除了鲜肉男神李治廷和张艺兴的加盟,还吸引了印度宝莱坞人气演员索奴·苏德和迪莎·帕塔尼。索奴·苏德是印度家喻户晓的实力派人气演员,因俊朗帅气的外貌有“印度吴彦祖”之称,多次登上印度型男排行榜。他曾出演了60多部印度电影,塑造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银幕形象。更是凭借在《青春》、《恶灵古堡》、《因为太爱你》等大火影片中的精彩表演,获得宝莱坞广泛赞誉。迪莎·帕塔尼是20xx届印度小姐比赛的亚军,是宝莱坞冉冉升起的一颗超人气新星。
说起参与《功夫瑜伽》的契机,几位印度演员纷纷表示自己是成龙的粉丝,能和成龙合作是一直以来的梦想。索奴·苏德更透露当得知自己要出演成龙的电影时,激动地立刻告诉了自己的父亲,“我父亲也为我感到骄傲,完全是梦想成真的感觉。”
《功夫瑜伽》也是成龙和唐季礼第8次携手,在此前的合作中,他俩曾打破多项票房纪录。每一部作品,更是国际化十足,这次也不例外,故事从冰岛到迪拜再到印度,异国风情让人大饱眼福。
匹夫观后感 篇3
最近一段时间,拜读了新派作家都梁的处女作《亮剑》。主角李云龙是一个叱咤风云、百战沙场的职业军人,是一个一生都在血与火中搏斗的名将。每每看到精彩之处都为之热泪盈眶,热血澎湃,仿佛自己就置身于那硝烟弥漫的传奇故事中,久久不能释怀。
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的强大,就算对手是天下第一的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是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
亮剑,亮出了自己敢于挑战强者的勇气,亮出的是自己面对困难不退缩的决心,亮出的是大丈夫敢想敢为的那份担当,亮出的更是斗士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斗志。
我们国家进行了22年的武装斗争,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我们靠的是什么,我们靠的就是这种军魂,靠的就是我们的军队广大战地指导员的战斗意志。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是我们国家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我想“剑锋所指,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不仅仅属于军人,也属于我们这个特殊行业。作为一名印制员工更应该具备这种精神,安全优质保发行的使命需要我们学会亮剑,科学高效谋发展也迫使我们在前进中不断亮剑。在顺境的时候自强不息,在逆境的时候越挫越勇,面对困难的时候就越能考验你。
我们的企业,是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企业,有着培养英雄的土壤,涌现出大量的先进个人和事迹。他们受到同样传统的影响,养成了同样的性格与气质。这种传统与性格,是由我们企业创立之初的领导班子的性格与气质决定的。七一二厂的创建者们给这个企业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失,人员更迭,这个企业的灵魂永在。企业在创立之初,靠的是吃苦耐劳、敢打敢拼,靠的同样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
我们在生活、工作中,面对困难要永不言弃。生活中遇到瓶颈,工作中被困难绊倒,都不要轻言放弃,也许再坚持一秒事情就能发生转机,困难就能被解决。特别是在工作中,我便有深刻的体会,遇到困难,回避、退缩都无济于事,只有正面“敌人”,逢敌必亮剑,才有解决问题的机会。同时要能吃苦,积攒自己的经验,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剑锋所指,所向披靡。具有亮剑精神的员工能够把工作认真负责的完成,在职场中这样的人能敢打敢拼。在面对困境时能果断抉择,永不言败,有着锲而不舍的执着。
在我看来,亮剑精神是一种对事业的执着、忠诚和责任,亮出的是一种气势、一种胆略、一种超越。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要勇于亮剑,敢于亮剑,成为一个具有“亮剑”精神的团队成员。狭路相逢勇者胜,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匹夫观后感 篇4
《2012》是2009年上映的一部灾难大片,讲述在2012年世界末日到来时,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火山喷发、地裂、冰冻、海啸、洪水、陨石雨等等灾难形式交相呈现,能够说实现了史上最全的灾难大集合。因为其逼真的视觉震撼,当时在全球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当真正步入2012年的时候,世界的空气好象也跟着紧张起来。种。种天灾,似乎正在一步步的应验玛雅人的预言。
当心血来潮重新观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忽然有点心里起毛了。在无情的天灾面前,人类显得那么的渺小和无奈。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幸运的登上“诺亚方舟”,或许……
我忽然想到了泰坦尼克沉没那刻,一对老人相拥等待海水淹没的情景。
据说香港政府出钱建造寺庙,请寺院高僧诵经祈福。也有传说已经秘密建造了和电影里一样的“诺亚方舟”,当然同样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上船。
2012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将是一个新的转折,每一明天对于每个人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个新的开始呢?无论将应对何样的未来,只要一家人在一齐,还是值得庆幸的。
明天和意外,不明白谁先来。如果因为这些就影响自我的心境,实在显得不太划算。不管明天的太阳是否照常升起,今日的每分每秒还是不能白白浪费的。就像我此刻挤牙膏一样记录此刻的心境,可能真的很废话,但我此刻真的很想说,这个片子拍得很成功,成功把我给震住了。
2012真的来了,可是别怕,我们都在!
匹夫观后感 篇5
10月30日,我观看了电影《地道战》,它主要是讲:1942年到1944年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实施了三大策略:"杀光、抢光、烧光"。冀中人发由于军力不足,不能对抗敌人,就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创立地道战以后,敌人就往里面攻击,想方设法地破坏。可是聪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来防备,敌人没有得逞,他们既怕又恨,但又对我们没办法。在地道里作战时,民兵队长高传宝利用人群来传播消息,使队长的意思能传播给人群。人们有了地道战,敌人的"扫荡"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胜利。
观看这部电影的同时,我一向在想,为什么古代的中国人民如此聪明,而此刻的中国人却如此地脆弱无能,就拿诺贝乐奖这个事例来说吧,在外国已经有很多人得了诺贝乐奖,但我们中国却仅有几个人获得了诺贝乐奖,真是天壤之别啊!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中国人并不比别人笨,为什么会这样告诉你吧,因为我们中国人不懂得合作,只懂得为自我争权谋利。我们回想一下《地道战》吧,如果他们不合作,能修建成地道吗如果他们不合作,能想出防毒方法吗所以我呼吁大家不要再争取权谋利了,你倒不如把争取谋利的时间来为国家作奉献,这样也许对你会更好。
同时,我也期望我们小学生好好学习,不要玩世不恭,好好学习,不要辜负大家对你的期望,长大为国家做奉献。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匹夫观后感 篇6
第一次接触亮剑这本小说,是在火车上,怕坐车无聊,就在车站的书摊上买了一本,肯定是盗版的,因为花了不到十块钱,而且印刷质量也不怎么样,我一上火车上就看了,结果是看的太过投入,差点坐过了站。后来知道电视早就在放了,就在各有线台里找,不厌其烦地看,因为少了主人公李云龙最终的悲惨结局,所以觉得电视剧更能让人在感情上接受,说实在的我已经有很多年没这么认真执着地看一本书和喜欢一个书中的人物了,李云龙,我真爱死他了。
小说中的李云龙完全脱离了以前革命战士那光辉、高大、纯洁而又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象,却把一个机智、多变、灵活甚至很有些粗鲁狡猾和无赖的形象呈现给了读者,让人真正从人心深处去认识他,了解他,接受他甚至喜欢他,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应该是革命文学创作的一次突破了,尽管这个突破早就发生了,但在李云龙这个人物身上表现的最为彻底。
小说成为热门,确实有它的道理,很多学者、企业家都研究它,李云龙的指挥艺术、领导才能、沟通激励方式乃至创建团队的水平都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对象。
我给李云龙的第一个评价是了不起的战争猛人,他有着无比的战争天赋,似乎就是为了战争而出世的,就是为了战争而活着的.,作为猛人他对战争的领悟极为超凡,“兵者,诡道也,”这是孙子说的,“李云龙这小子,打仗就是有两把刷子,”这是他的领导说的,他的指挥才能,充分演绎了孙子兵法的无穷智慧,尽管书里没说李云龙有没有读过孙子兵法,我看是没看过,因为以他的文化水平肯定看不懂,可他在实战中的知己知彼、出奇制胜,因地制宜,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时而化整为零,时而聚众围城,灵活多变的战术无不体现了孙子兵法中的战争指导思想,所以说他就是个打仗的天才还真不是恭维他,我也因此知道了天才的知识有些是不用在书本里学的,是在实践中领悟的,李云龙没知识,但他有智慧,虽然他后来也去了军事学院进修,学校领导让他的手下败将给他当教官,李云龙一百个不服气!
给李云龙的第二个评价是优秀团队的缔造者,李云龙是有着无穷的人格魅力的,这是他能成为一个优秀指挥员的有力保障,要明白人格魅力不是靠忽悠得来的,当然李云龙也没少忽悠楚云飞,能把敌人给忽悠了,那是本事,可对待下属李云龙绝对是掏心窝子的,下级对他的无限服从就是最好的证明,他在关键时刻总能一呼百应,也就是说不用什么动员,一句话,跟我干,大家就跟着上,抱着团就不说了,而且还是个高效的团队。即便他因犯了错误给降级成营长,全团也没一个敢不把他当老大,都说现在企业家讲究啥团队建设,讲究啥组织文化,其实李云龙正是团队文化建设的专家,啥叫团队建设、啥叫组织文化?用小说里的话说,只要李云龙一发话,战士们就嗷嗷叫!试想一下如果中国的企业文化发展和企业团队建设都能搞到这种程度,我们早就实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梦想了吧!这也让我想起了一句老话,要想做好事,要先做好人!作为领导,下级最尊敬和服从的未必是你手中的权力,而很多时候是为你的才能和人格魅力所倾倒!
匹夫观后感 篇7
几经周折,终于看完了《钱学森》,最后看哭了,还没看的打算看的兄弟姐妹们记得带纸巾进场。下面我想说说看这部电影的几番周折。
《钱学森》从开始拍那时候已经翘首以待的了,终于等到要开播的时候,于是托朋友买了几张代用券,只等上画了。
结果,9月1日那天,我查遍了东莞几大电影院,除了万达以外,其余都排在白天,而且只排一场,这让我首映日去看电影的计划落空了。那么只好今天中午去看,可是计划永远是赶不上变化的,昨天晚上突然接到消息,今天中午有一项推不掉的活动。悻悻的累了半天,傍晚早早跑到万达,看七点钟的那场。
我对相公说,今天娘子我高兴,我请你看电影,你陪我看电影。
我家相公很不屑的说,还不如说我陪你去花痴坤哥。
我立刻就纠正他这个想法说,这次我不是去花痴的,我是怀着严肃而认真的态度去看一位伟大科学家的生平传记,感受一下人家博大的爱国情怀以及报效祖国的高尚品质。
其实严肃认真态度是真的,不花痴是不可能的。
买票的时候看到电子版上写的是七十一张票,可实际收是五十,莫名有种感伤,难道还要打折么?
我们算是挺积极的那个了,提早十分钟入场,场内一个人也没有,快开场时候有两个工作人员推着小车进来卖零食,还悄悄的说,才两个人....
快要开场的时候,相公跟我打了个赌,看这场会有多少人来看。我看买票的时候除了我们两个还有两个人买票,就说大约十个吧。相公说会有二十个左右。
等电影快要播的时候看到人陆陆续续的进来,我立马就改口说十五个左右。结果散场的时候,我在擦眼泪,相公在数人数,连上我们一共十八个观众。上座算是不错了......
电影看完感觉挺好的,在美国那部分,坤哥的英文讲得真的很好,听着很舒服,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看着真的很让人动容,的确是如此的,在那个年代海外许多知识分子都抱着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愿望纷纷回国。至于回国以后,各人的际遇各有不同,钱老算是其中幸运的那一小部分了。
制作两弹那部分,真的很振奋人心,血都好像随着那喷出的火焰沸腾了。尤其喜欢那句“手上没剑和有剑不用,是两回事”,确实是这样的,要有真正和平,必须手中有长剑,长剑归鞘,手捧玉圭,绥靖四方。因此我特别喜欢片头对两弹一星做出奉献和牺牲的人的致敬。
在两弹一星的诞生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钱学森等几个领头者,我们看不到的是在背后为之牺牲的人,他们牺牲的'可能是生命,也可能是终生的健康,他们同样是功臣,同样应该受到崇高的致敬。
最后我觉得这部主旋律的人物传记片拍的真的很出色,因为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位天才,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位两弹一星的元勋,更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带着人间烟火气的人,他有浪漫的情怀,有学者的严谨,有天才的倨傲,有赤子般的真诚。它带来的更多是来自于人性的感动,而不仅仅是事业成功带来的鼓动。
最后的最后,我还有一点想说,当看到坤哥带着助听器看着火箭升空那里,真的瞬间有种厂花附体的感觉........
电影的泪点都在后面,新兵来了,都挤着去看钱老,钱老说他其实跟他们没两样,他不过就是一老兵。步入垂暮的钱老对蒋英先生说自己对她的亏欠。还有最后送别钱老那段记录片。都是催泪点,很久没有电影能像这部电影一样让我这样流泪了。当年听说钱老先生去世的新闻,我感叹了很久,后来季老先生也走了,感觉那个辉煌的时代真的要谢幕了。
片子最后放出一段记录片,钱老说那段话,大概意思是人不仅要有科学,还有有文学,音乐等等。这话真的很令人回味,当今教育着意培养的是一群又一群工具,而不是一批又一批的人。
挺喜欢片子把纪录片和影片混合在一起的这种手法的,看着很舒服。今天终于看到翘首以待了很久的《钱学森》真的很高兴。
匹夫观后感 篇8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袁隆平
午时1点07分,人们刚刚放下碗筷的时间,一条信息传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因病去世,这位让中国人吃上饱饭的伟大国士,一生奉献给人民群众的英雄,等待他的人民吃饱了午餐,便欣然落幕,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记忆中的袁隆平爷爷是位身体健康、功成名就之后依然走在科技道路上,努力前行的追梦人。我们生来便出生在和平祥和的时代,而不知道温饱曾是中国的一大难题。追溯袁老的一生,从小时对自然农业产生的兴趣开始,便下定决心学习农业技术,在中国三年的饥荒里,中国人民经济遭受了严重困难,“吃不饱饭”,成为中国百姓遭受的问题之一。在饥荒最严重的三年里,人民被饥饿所折磨的痛苦和流离失所的景象深深触动了袁隆平爷爷。
随后他立即投入了水稻研究,感受到农业的重要意义之后,他不惧嘲笑和艰难,终于带领团队继1970年的“野败”之后,于1974年成功培育出新型水稻,将水稻产量提升了三倍。
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的袁老并未停下探索的脚步,对于中国做出极大贡献,解决了无数人吃饭的英雄,却因买辆车被舆论推上了热潮。如今,媒体为争抢热点而不惜谎报死讯的卑劣行为,令人愤怒,更令人心酸。农民因有袁爷爷的.而富足,一代国士值得全世界致以崇敬的目光。
袁老,是走进超市查看米价后,欣慰离去的人;是婉拒采访后愿意与孩子合影的人;是九十岁生日,依然愿意将第一块蛋糕递给爱人的人;是面对在中国是否还会出现饥荒情况,坚定的说“那不可能”的人;是90岁高龄依旧不停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探索的人;是灵车穿过路口车辆齐鸣笛默哀的人。
他是平凡的人,更是英雄、是国士、是伟人。
九十年来,您老来时与去时千差万别,我们不忘手中饭碗,不忘吃下的每口粮食,不忘当今祖国的锦绣河山出自您手。
“人间明星陨落,却永远永远闪耀在人们心间。”
向您致敬。我们都好像和袁老有一面之缘,在课本里,在饭桌上,在人间里。今天,我们用观看电影的方式缅怀袁隆平爷爷。
银幕中的爷爷:与妻子分别二十年,再见面已年过半百;在海南研究十余年,研究成果却一直止步不前;长时间没有研究成果,经费被停,被泼各种冷水。
但银幕外的我们,看到的不是他的放弃,而是他倾其一生、历经数十载的不懈探索和艰难实践,孕育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更是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喜看稻菽千重浪,在卓越的功勋背后,我们也看到了他作为90后的朴实可爱:他生活简单,衣着朴素;他多才多艺,拉小提琴,英文流利,游泳健将;他幽默风趣,会说自己是“自由散漫”,被问到“帅不帅”时会得意地回答一个“handsome”。当这些特质合起来时,我们看到的他不是高高在上的圣人,而是田间地头家长里短的可爱爷爷。
袁隆平爷爷的离开,相信很多人心中不止是悲痛,还有着无所适从的恐慌与不安。但这也正是他的伟大之处,被从未打过照面的人们依赖。历史在传承,但我们相信他能青山永驻,他能万古流芳,他能拥有那千千万万人永恒的爱和这世世代代不朽的名。今天举行了他的遗体送别仪式,但是我想说,真正的死亡不是他的身体消涅,而是我们对他功勋以及精神的遗忘与不传承。所以,要记得,共和国记得,我们更应该记得,我们不仅记得,还要传承下去,融入我们精神血脉,塑进我们铁血脊梁。
匹夫观后感 篇9
《亮剑》是近些年来十分受欢迎的一部军事题材小说,最近我抽空品读了一下,故事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竟让人一时放不下手来,最后,一口气读完了该作品,也终于明白该作品如此畅销的原因。
《亮剑》以我军将领李云龙的个人命运为主线,以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从他任八路军某独立长率部在晋西北英勇抗击日寇开始,直到他在期间受到迫害自杀,到1980年予以平反为止的人生传奇故事。体现了他作为中国军人、作为开国将领、作为共产党员所体现出来的忠诚,勇敢,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特别是作品所点出的亮剑精神,更是成为许多人讨论和学习的新的观点。
“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正是对“亮剑”精神的重点概括,亮剑精神是面对困难时的一种勇气,更是下决心解决困难的一种魄力。
“逢敌必亮剑”——在晋西北面对拥有先进武器的山崎大队,在敌众我寡形式势下,李云龙率领着“独立团”亮剑了;在解放战争中,面对武器精良,军事理论过硬的老对手楚云飞时,他毅然亮剑了,没有犹豫,没有退缩,多的只是面对不同对手时灵活运用的战术和策略,也正是他这种敢于亮剑的精神,使得他全歼了山崎大队,取得了最后胜利。“狭路相逢勇者胜”,也正是对他骁勇善战的真实写照。
同样“亮剑”精神不只属于硝烟弥漫的战场,也适用于现代社会,我们的生活、工作。首先面对困难要永不言弃。生活中遇到瓶颈、工作中被困难绊倒,都不要轻言放弃,也许再坚持一秒事情就能发生转机,困难就能被解决。特别是在工作中,我更有深刻的体会,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回避、退缩都无济于事,只有正面困难,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机会。其次要能吃苦,提高自身实力。以卵击石是有勇无谋的匹夫之举。像小说中李云龙虽没有上过军事院校,却身经百战,积累下丰富的`经验,每次的战斗并不只靠拼命的精神,而是有一套布署计划。而实际工作中,在解决困难时,同样也需要一套部署计划,按步骤一步步解决问题,而不能“一口吃个大胖子”,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总之,“亮剑”精神给了我许多启示,勇往直前、奋勇拼搏,坚强无畏的军人品质我们同样适用,我们就是要汲取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不俗的事业。
-
更多精彩匹夫观后感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匹夫观后感
本文来源:http://www.zch61.com/z/40019.html